艺术留学规划
请输入真实姓名
您输入的手机号码不正确
您已预约成功
稍后顾问老师会与您联系

丁爷聊艺术 | 纯艺幻想: “神性”中徜徉,看艺术家们如何到达创作的神域

2020-05-25 02:43:56 留学指南 1698

 VO ART UNION 

Hello~各位小粉丝们

我是你们的纯艺老师-丁爷

又和大家见面啦!

听说很多人对“真理”感兴趣,

并对其争论不休,

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理”,

和以前认知的“真理”其实大相不同。

而“真理”和“神性”又有何关系?

在艺术家的创作里,

又如何体现了“神性”对于他们的影响呢?

这篇艺术故事就会告诉你答案。

如果你也好奇,

不妨跟着丁爷一起来探索吧~





#“真理”和“神性”#

读到在书中提及的话题,支撑神秘密主义的是书籍,书籍是真理的象征。而在公元二世纪的那会,真理事实上是未知神,是暗示,是隐喻,是密而不闻的。这很符合神性启示与隐秘难解的解释,说的直白是对异国情的符号与难以理解的语言等产生膜拜,所以在那个时代真理大多掌握在巫师和东方智者神的手中。这些与希腊理性中真理是理解完全相反。

所以在此我非常想提出问题:天堂是什么样子?

这很符合神性这个话题了,都是未知的东西使人产生精神性的崇拜。就像基督教中人希望去的那个天堂,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样子,包括那个具有神性的上帝,或者像埃及人崇拜的那个太阳神。

 

 

    

  

 

 

借着这个话题,我想引入古斯塔夫·莫罗,我更愿意把这种精神性的东西寄托到人性之下的欲望中。象征主义其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的隐秘,在古斯塔夫·莫罗的《莎乐美之舞》中,舞蹈着异域和风情的莎乐美,仿佛让我们可以看见被砍头的先知约翰里的宗教与异域神秘的结合。给我们的是不可捉摸的唯心主义,但却可以看见欲望之下的真实。

#莎乐美之舞的故事(故事文本来源于网络)#

犹太公主莎乐美,继父是希律王,母亲是希罗底(希律王的第二任妻子)。

希律王杀害兄长,私通莎乐美之母希罗底王后,并觊觎莎乐美的美色。

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希律也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公主莎乐美在一次宴会上因厌倦众人垂涎她的美貌,出来闲晃。她听到被囚禁的先知施洗者约翰的声音,于是就命令兵士将约翰架到她面前。莎乐美疯狂迷恋上约翰,对约翰使出所有诱惑挑逗的本事,但没想到约翰不领情。对约翰的爱被遭到拒绝后,莎乐美顿时觉得自已倍受羞辱,因爱生恨,欲望与毁灭的性格支配了莎乐美,便起誓要亲吻到他的嘴唇。

希律王对莎乐美承诺说,只要她肯在希律王面前跳舞,他就会答应她的一切要求,一天,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献上绝美妖娆的七面纱舞,随身体律动一层一层脱落的薄纱,舞动至全裸,极具诱惑且挑逗,令人屏息! 希律王大悦,便允诺莎乐美可提要求,「即使是王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莎乐美一舞毕,就提出她的请求-要约翰的人头!希律王因已在众宾客前夸下海口,于是无奈地杀掉约翰。在侍卫们将施洗约翰的头颅盛在银盘中捧上来之后,莎乐美终于得以实践誓言,含笑亲吻了爱人的嘴唇。

这绝望、致命又快意的一吻定格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诗歌、戏剧和图画。希律王对于莎乐美的狂乱难以忍受,也后悔杀了圣徒,于是命令士兵将公主处以死刑。最后,莎乐美得到了与圣人相同的命运。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贝诺佐·哥佐利的《莎乐美之舞》

 

古斯塔夫·莫罗《莎乐美之舞》,1876年

文艺复兴的画作中我们似乎没有看见这种有关乎神秘的画面通感,但在象征主义时期,莫罗的莎乐美几乎体现的非常明显了。

她的七层纱衫,脱下最后一层时,露出了最原始的欲望,绘画中探索的是一种基础感情,朦胧晦涩却主观强烈。画家想要创造的是所有爱、温情、梦幻、热情和宗教都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出现很多怪诞的场景。但莫罗的作品大多基于文学作品,比如莎乐美之舞就是源于圣经,《拿着俄耳浦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则是源于希腊神话。莎乐美象征着爱欲,而俄耳浦斯的头颅则隐喻着永生和幸福。《独角兽》中的独角兽代表的则是纯洁,神奇的天国里纯洁的少女与洁白无瑕的独角兽嬉戏,是一个理想世界的幻想。

《拿着俄耳浦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1826-1898

《独角兽》,1826-1898

#创作的“神域”#

 “越是受挫,越是渴望全知全能的能力。”

回到我最初提到的神性话题,普罗大众的神无非是去追求自己企及不了的当作心灵慰藉,那这份心灵慰藉就是我们最原始的一种渴望,无论是通过何种象征形象表现,传达的东西就是象征主义的美。

而在我们去创作的时候,你的“神域”在哪呢?你想去触碰的天堂,你真的敢去触碰吗?

紧接着我们去看奥迪隆·雷东,这样一个悲悯的幸福人,他的艺术,描绘的都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黑白作品里,虽然断头与眼睛的形象都与宗教故事有关(上面提到的约翰的故事),但我更偏向于这是最真实的渴望流露,怪诞却不知为何是这么贴合。这就是印象派与我们的共鸣。就是简单真实的神性阐释。试着静静去看雷东的画,可能你会体会到在茫茫的虚幻海洋里,他多么的希望可以徜徉又想靠岸的那种碰撞的心理。

 

奥迪隆·雷东《Photograph of Guardian Spirit of the Waters》

 

奥迪龙·雷东的《眼睛,一个奇怪的气球升入无垠》,1882

所以在这里我从神性的角度去解说创作,需要探究我们的那个天堂长什么样子。

这可能需要我们去表达出最初的那份真实和出现过的欲望。崇拜自己的那个欲望之神吧,它可能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作品,到达你的创作天堂。

跟着丁爷,

听艺术故事。

本次的徜徉之旅就到这里啦,

别忘了关注丁爷,

带你去艺术的大千世界里,

探寻鲜为人知的秘密,

下期见啦~

精彩文章推荐:丁爷聊艺术 | “好奇柜”为何好奇?博物馆历史起源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