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规划
请输入真实姓名
您输入的手机号码不正确
您已预约成功
稍后顾问老师会与您联系

设计课满到“心力交瘁”,可你真的学到什么了吗?

2017-07-27 10:41:48 留学指南 2432

看到别人拿到顶级名校的offer,很多人内心是羡慕的,觉得人家的设计能力强,思维水平高,于是自己也着急地为自己报了许多课,这边赶着学,那边赶着和牛人们交流心得。

一段时间下来,发觉自己并没有实质上的进步,这是为什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以下方面:

不会给自己“选课”

这居然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对很多零基础、转专业的同学而言,大家心中也是清楚自己对目标专业并不了解、基础功底薄弱、设计思维和设计技法统统不熟悉的状态的。这种对未知事物不了解的状态造成了自身的恐慌心理,想要短时间内大量的补充设计专业知识,于是慌不择路地给自己塞了一大堆课程。


但稍微对设计有些了解,就会发现设计本身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如此,培养设计能力是分梯度的:按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进行体系的搭建与知识的补充。而且,对设计能力的培训本身就十分复杂,每个设计流程中的模块都有自己的属性,不同课程属性又有自己的培训方式。


比如PS、Rhino等软件媒介类技法,平面手绘、插画手绘等的核心技法,是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学习的。

因为,这些技法一般是比较基础的、入门级别的课程,可以直接针对basic的技法讲解,比较容易模仿,也很容易去判断效果,属于学生自学也完全可以掌握的内容。


插画构图:


产品手绘:


PS技法:


Rhino技法:


而针对某种或某几种固定风格的手绘学习,例如浮世绘插画技法就是针对日本和风浮世绘元素进行的风格技法学习,所讲解的核心内容也是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手绘技法内容,初期容易入门,中期讲解的变化技巧也有相对固定的思路,同样属于通过网络教学即可掌握的内容。

浮世绘插画风格平面设计:


但也有只通过网络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课——比如涉及到“创意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课程。之所以这样的课程难以完全通过网络形式消化,主要原因是“创意”二字。因为创意设计可能通过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形式去传情达意,比如用到综合材料、创意装置、艺术摄影等很多不同的技法。


而涉及到大量思维开发、动手实践的内容,单纯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效果就会打折,必须参加线下项目制课程。


也正因如此,康石石东家——汉艺国际会把PS、Rhino、时尚变迁、排版技法、核心手绘等课程安排为网络学习,却把创意服装设计、先端视觉艺术表现设计成夏令营项目制课程。因为课程属性不同,自学易掌握程度不同,自然学习的方法也会不同。


“成绩高”不代表“会听课”

还有些同学很纳闷,明明自己在国内大学的学习中一直名列前茅,GPA刷得很高,为什么一到作品集培训就感觉束手束脚,好像变了个人,得心应手的事情变得完全无法发挥?


这里面还要再粗略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转专业同学,一种是艺术类本专业直申。


转专业同学

不少人之前是学金融的、学法律的、学理工科的,国内的考试大家再熟悉不过——答卷。学理工类的和ABCD打交道,学法律的和案例分析长篇大论打交道,突然变成用视觉化语言去呈现灵感,又是以主观的方式去评判,同学感到不适应,是自然。

那么,为什么本专业直申的同学也会存在瓶颈期呢?


本专业同学

因为在国内学习,大家更习惯的方式是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讲什么,不由学生做主,老师规定好了,学生被动听讲即可。下课老师就走,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更多的机会互动。国人又一贯害羞不习惯“刨根问底”式的发问,害怕老师和周围人的眼光嫌自己“事儿多”,久而久之造成不会“提问”,也不会“自学”的现象,特别常见。甚至国内服装设计的学生能问出:“老师,时装效果图不就是草图吗?”,如此发问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再来说说敏感、脆弱的心理状态问题。不说逃课,也不谈完成的作业自我要求,就说很多时候国内老师为了顾及学生情绪,“不敢”太过严苛。甚至根本谈不上严苛,很多时候设计作业按时交即可拿到“通过”,设计效果非常一般却也可以拿到“良好”,稍微有点意思的居然就能直接“优秀”。


所以,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成绩优异并不足以说明你的水平已经足够优秀,去看看圣马丁、安特卫普、UCL、Parsons在用什么标准要求学生,就知道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了。



综上,无论是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还是不会发问,不容质疑的脆弱,都会造成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结果。所以,先弄清楚自己缺什么,然后客观、认真地分析自己现有的水平能力,再针对性地反思、修正与改进,才是提高学习效果的良方,也是你当下该做的。